濕電子化學品,國際上又稱工藝化學品,我國習慣稱其為超凈高純試劑,其是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平板顯示、太陽能電池等制作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關鍵性基礎化工材料之一。近年來,隨著電子工業的快速發展,濕電子化學品在行業中的地位日益凸顯,國內產業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也取得了長足進步。2021年,是國家“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碳達峰、碳中和“雙碳”目標實施的元年,濕電子化學品行業在這一年的發展受到業內密切關注,電子化工新材料產業聯盟就國內2021年濕電子化學品發展情況進行回顧。
市場規模持續增長
濕電子化學品下游應用主要包括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光伏太陽能電池三大領域。2021年國內三大應用市場均實現了穩步增長,WSTS統計,2021年中國半導體銷售額為1772億美元,同比增長17.5%;多家研究機構數據表明,2021年全球面板總銷售額再創歷史新高,以京東方為代表的國內廠商表現更為亮眼;工信部電子司數據顯示,2021年全年國內電池片產量達到198GW,同比增長46.9%。下游應用穩步發展帶動下,國內濕電子化學品市場規模也迎來持續增長。中國電子材料行業協會統計,2021年國內集成電路用濕電子化學品市場規模50.1億元,新型顯示用濕電子化學品市場規模55.1億元,光伏太陽能電池用濕電子化學品市場規模38億元,合計143.2億元,同比2020年的122.4億元增長17%。
產能建設不斷加快
隨著市場需求的增長,國內企業也在抓緊進行產能建設,中國電子材料行業協會對晶瑞電材、江化微、格林達、中巨芯、興福電子、江陰潤瑪等國內主要35家內資企業(含內資控股)進行了數據統計,結果顯示,2021年國內產能建設提升迅速。截止2021年底,國內已建濕電子化學品產能達169.35萬噸/年,在建產能達122.65萬噸/年。已在建產能來看,分布范圍較廣,長三角、珠三角、中西部等地均有布局,潛江、眉山等地吸引了較多企業入駐,但從所布局產品來看,存在中低端產品同質化情況,特別是通用型濕電子化學品,同質化情況較為嚴重。
創新能力小幅提升
2021年,國內企業圍繞關鍵短板濕電子化學品不斷加大攻關力度,繼續穩步開展相關工作,從產品研發到產業化,再次取得部分突破。2021年,興福電子實現了首次向華宏集團供應電子級硫酸,上海新陽用于存儲器芯片的氮化硅蝕刻液取得批量化訂單,打破了該產品一直以來被國外公司壟斷的狀況,安集科技28nm 技術節點后段硬掩模銅大馬士革工藝刻蝕后清洗液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并已在重要客戶上線穩定使用,格林達“半導體集成電路級高純綠色四甲基氫氧化銨顯影液專用化學品開發”項目順利通過驗收,江化微氟化銨刻蝕液成功導入 OLED 重點客戶等等。
原料上漲企業承壓
2021年是特殊的一年。煤炭、鋼鐵、有色、石化等行業的主要產品價格延續去年年底上漲的態勢,中國工業生產迅速回復,工業產能得以集中釋放,導致原料供應與需求之間產生短暫失衡,進而形成上游原材料成本上漲,也推動了大宗商品價格普漲現象。原材料價格上漲也致使國內濕電子化學品生產企業成本承壓,同時,國內濕電子化學品企業在下游廠商面前并無議價主導權,多數產品仍維持之前價格,更有甚者,個別產品價格還出現了下降。總體上,盡管銷量增長,銷售額增加,但部分產品利潤率下降明顯,企業面臨較大壓力。
雙碳目標生產受限
國家“十四五”規劃提出,要“落實2030年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目標,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完善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重點控制化石能源消費。實施以碳強度控制為主、碳排放總量控制為輔的制度,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和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率先達到碳排放峰值。”為實現雙碳目標,各地陸續展開了相關行動,特別是江蘇、山東等化工大省,也是國內濕電子化學品企業主要集聚地,出臺了相關規定,短期內使企業生產受到了一定限制。
總結
總體來看,2021年國內濕電子化學品迎來需求進一步增長的同時,在環保進一步趨緊,原料價格持續上漲的影響下,也面臨著諸多挑戰。下游產業快速平穩發展,產業鏈供應鏈亟需安全保證的情況下,國內濕電子化學品也迎來發展的黃金期,但國內企業在產品布局、產能建設方面要避免中低端產品重復研發建設,應加大高端產品突破投入。